关于金融危险,此前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多抽象提及。比方,2010年表述为“防备各类金融危险”,2011年未专门提及金融危险,2012年表述为“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危险防备和监管和谐机制,增强抵挡危险才能”。与前三年表述不同的是,本年政府工作报告不只给“稳健货币政策”赋予了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危险底线”的重要内在,更将“底线”的内在进一步阐释为“引导金融组织稳健运营,加强对部分和区域性危险以及金融组织表外事务危险的监管,进步金融支撑经济开展的可继续性。”
政府工作报告何故要专门提及“表外事务危险”,并将这一危险与“部分和区域性危险”并列为本年必须加强监管的两大危险之一?
现在在金融组织的表外事务中,作为金融立异产品、也是借款额度刚性办理产品的表外事务最受注重。众所周知,商业银行表外事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财物负债表,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运营活动,首要包含各种担保性事务、许诺性事务和金融衍生东西买卖。不过,本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指“表外事务”却有特别内在。它不是对银行一切表外事务的泛泛而指,而是专门指简单引发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危险的银行理财以及银证、银基、银保、银信等协作类交叉性事务范畴的表外事务。这其间,到2012年底余额达7.1万亿元人民币,到本年1月底已添加至7.4万亿元左右,超越信托业、保险业财物规划的银行理财产品,更是政府工作报告所提“表外事务”的重要内容。
为什么是理财产品而不是其他?一方面,近几年来,银行理财产品开展迅速。2007年时,银行理财产品余额才5000多亿元,但到了2012年底,这一规划就胀大到了7.1万亿元。而到2012年底,银行业总财物规划为131万亿元。以此核算,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占比约为5%;与2011年底4.59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比较,2012年的增幅高达55%。银行理财事务的长足开展,支撑了实体经济的开展,促进了银行业的变革转型,满意了客户金融产品出资需求,其巨大规划对经济金融安稳的影响也日益明显。另一方面,在银行理财产品这一表外事务快速开展的一起,较少遭到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这一事务,也被很多人视为“大型庞氏圈套的兵器”,甚至有海外媒体以为,假如银行理财事务呈现危险,将会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。
美国次贷危机,人们并不生疏。由于次贷危机的发生,祸起根底财物即次级典当借款违约率的上升。中国银行(601988)理财产品发生怎样的危险,才会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?答案同样是在根底财物的违约率上。
银行理财产品的根底财物是什么?现在看来,银行理财产品所出资的目标也便是根底财物,首要散布在地方政府的根底设施建造项目、房地产建造以及一些不值得出资的项目,比方出资的项目有的爽性便是个幌子,或许毫无盈余才能,报答难以为继。这些根底财物假如受宏观调控或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,不能发生安稳报答,呈现兑付危机,那么就有或许在理财商场构成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大面积违约,从而引发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危险。不只如此,在不少人看来,或许给银行理财产品带来危险的还有期限错配、以短养长。比方理财产品期限一般为3至6个月,而出资项目的期限通常是一、两年。由于财物池资金来源方的期限与资金运用方的期限不完全相同,因而短期理财产品的期限错配危险被不少人注重。世界评级组织惠誉不久前专门就“理财产品的期限错配危险”对中资银行进行提示,以为由于理财产品正将银行的存款根底特点从安稳、低本钱转变为活动速度加速、本钱更高和期限更短,因而,财物与负债期限不匹配,以及对标的财物发表水平较低,将会给银行带来较大危险。
关于银行理财产品这一表外事务的危险,并非没有引起有关方面注重。3月5日,银监会主席在承受记者采访时就清晰表明,银行理财产品处于开展初期,存在一些问题,银监会和商业银行正在活跃标准,包含产品设计、产品出售、出资办理等环节,禁止出售未经许可的理财产品。业内人士也以为,只需归入监管规模,银行理财产品这种表外事务的危险便是可控的。
虽如此,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“表外事务危险”,仍是显现了中央政府对金融组织表外事务危险或许引发“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危险”的忧虑和注重。由于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,我国经济开展中不平衡、不和谐、不行继续等问题仍然杰出;经济添加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对立有所加重;企业生产运营本钱上升和立异才能缺乏问题并存;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刚性开销添加的对立凸显,一切这些都有或许诱发金融组织表外事务危险。在这样的布景下,假如在银行总财物中占比不断进步的银行理财事务呈现问题,不只会影响金融组织的稳健运营,更事关金融支撑经济开展的可继续性。因而,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“表外事务危险”,不只是期望金融监管部门有备无患,加强监管,更是期望理财事务能健康开展,以便在支撑实体经济开展中继续发挥正能量。
[简介]看大盘最精准最前瞻最直接,对个股非牛不战,出手必攻直击涨停。进入直播
k1体育平台最新网站
上一篇:便利付出渠道
下一篇:分拆服装事务 杉杉系上市公司有望扩至6家